大家好我是吴国小军师米兰达,乘着维护写一些报道,本着尽量客观报道事实的精神,请各位XDJM随便看的顺眼还是不顺眼都不要再开骂了。
很多人都以为这次国战蜀军会再像4号那次一样把8号那天占尽便宜的吴国的南方诸城从西到东再切一刀,所以听团里有点消息的朋友说他认识的几个吴国大团这次都打算守城了。不论是蜀军总指挥精明透顶预先料到吴军不会出兵这点还是原本就打算凭着义气和魏国决一死战,最后魏国被蜀军连夺数城与吴军没有全力出击是脱不了关系的。具体信息我也不清楚也不便评述,今天只想写一下自己团和另一些吴国小部队在成都附近的交战经历。
由于事先以为蜀军会全力攻吴所以一开始打算在左慈山屋门口截击插旗的蜀军,但国战开始前1分钟里面只有4个蜀军,过了一会就听到魏国数个城门被攻打的消息,于是立刻意识到蜀军今天主攻魏国了,这时团长说走上庸西去攻打成都的蜀军。
不出所料地在魏国领的上庸西遇到了一部份魏军,人数和我们差不多,团长让我们尽量冲过去别开打,但我还是被一个魏豪给杀死了,而且是在我投石车已经包围他而他瞬移时间还没恢复的情况下等着被他杀的。因为过去自己也做过同样的事情,而且自己在被一群魏兵追杀的时候还是听到魏军里面有人喊着不杀联盟的,所以在此也不谴责什么,向那些坚信联盟的吴魏将领们致敬!
刚从魏军的封锁中冲到成都东尚未集结完毕,前方已经冲来大批的蜀军,把我们和那些魏军小部队一起都解决掉了。第二次走过去的时候吴军已经在峨眉山集结了相当数量的部队,和成都西的蜀军展开了一定规模的战斗,由于自己独自走上庸西的时候遇到几个魏兵又被杀回去一次,再次赶到的时候吴军已经破了成都东门在城门前和刚复活的蜀军展开激战。蜀国守军战力非凡加上死后就立刻就能复活重新投入战斗,最终我们没能攻进成都。
此时魏国已失数城,团里的人都在嚷嚷吴国大团都干什么去了,没有攻城能力的小部队想要在国战里发挥作用惟有对蜀国后方的城池进行骚扰,于是我们绕过建宁(落凤坡会遇到魏军,怕到时候开打大家不开心)和另一些吴团将旗插在了青城山准备骚扰凉州和天水。那几个地图的怪都很凶猛,有时候被几个凉州骑兵围攻对拿令牌的统军而言也是致命的,所以双方交战时还不时地要清理周围的怪,战斗混乱不堪,而且中途还有陈宫参战,经常是一个人带着陈宫冲入敌国阵营结果同归于尽。我们的国战也结束在天水以西……
要说有什么感想的话,首先就是亲身感受到了蜀军的强大――至少这次交手的那些蜀军确实很强,无论从等级装备还是组织程度,很少有机会可以杀到落单的蜀兵的。如果说吴魏为什么总是联盟针对蜀国的话,我想这是最好的理由。无论吴国还是魏国,单打独斗想战胜蜀国都是很困难的。
其次想从个人的角度评价一下这次国战三个国家的发挥。蜀国继8号之后又拿下了魏国好几个城池是取得巨大的胜利,该说的都说了,该赞的也都赞了,相信这次还会有很多蜀国人会陆续发表一些赞扬的文章。魏国连续两次失城表面看似失利,但我想这是有其内在的客观因素存在的,因为魏国兵力虽多,却已不足以兼顾其过于辽阔的疆土,对吴国亦同样如此。相互攻略城池的多少是评价国战各国表现的主要标志,但别忘了国战靠的是机动兵力的运用和组织程度而非初始城池的多少,过多的城池甚至会制约一个国家兵力的展开,而这个游戏里无论城池多少一个国家兵力却是不变的。所以城池最少的蜀国每次只需留下少部分兵力守城而集结机动兵力一个个地攻略他国的城池。吴国在盟国失城的情况下没有出击拿城(不知道出击了没有,但肯定没有拿城), 看上去可能有点窝囊,但从个人角度来看以吴现有的兵力能够守住这些城池不丢已经是极限了,不要再拿过多的城池让它们成为累赘。这也是我想对魏军指挥官说的,即使开始的时候占有大片疆土一旦国战开始也不要再过于在乎城池的得失,国战应以机动兵力的集结为主而非城池,打散敌军使其在集结前不断地被消灭才是决定胜利的前提。
以上为小女拙见如有不当请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