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吴之10大谋略

10马谡曰:"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丞相大军到彼,必然平服;但班师之日,必用北伐曹丕;蛮兵若知内虚,其反必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丞相但服其心足矣。"
此言一出,定下蜀国平南方略,对蜀国的国家建设带来很大的益处,为孔明北伐扫除了后顾之忧。

9钟会曰:"蜀若闻我兵大进,必求救于东吴也。故先布声势,作伐吴之状,吴必不敢妄动。一年之内,蜀已破,船已成,而伐吴,岂不顺乎?"
声东击西用在国与国征战的大方向上,天下一统,势不可挡。

8曹丕曰:"不然。朕不助吴,亦不助蜀。待看吴、蜀交兵,若灭一国,止存一国,那时除之,有何难哉?朕意已决,卿勿复言。"
机械套用卞庄射虎之计,错过了讨伐吴或蜀的最佳时机,使天下继续维持三分的状况。

7方欲备船出走,满宠谏曰:"不可。山水骤至,岂能长存?不旬日即当自退。关公虽未攻城,已遣别将在郏下。其所以不敢轻进者,虑吾军袭其后也。今若弃城而去,黄河以南,非国家之有矣。"
若非此言,荆州之争结局改写矣。关公向宛洛,先主出秦川,可按当初设想实践隆中对之谋略,结果未可知也。

6孔明曰:"可差使命就送官诰与云长,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敌军胆寒,自然瓦解矣。"
掀开了荆州风云的序幕。

5庞统笑曰:"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宜从权变。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汤、武之道也。若事定之后,报之以义,封为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被他人取耳。主公幸熟思焉。"
劝服了犹豫的刘备,比较当初刘备同样犹豫取荆州时孔明的表现,可显庞统其人,更为果敢锋利。

4(荀??)书略曰:承尊命,使决进退之疑。愚以袁绍悉众聚于官渡,欲与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绍军虽众,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济!今军实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惟明公裁察焉。
及时的书信,使曹操下定决心,死战官渡并最终获胜,开创了属于曹操的河北大场面。

3朱治曰:"君何不告袁公路,借兵往江东,假名救吴景,实图大业,而乃久困于人之下乎?"
孙策从此言,一举平定江东,奠定了江东与中原争雄的基础,包括后来的吴国,均始于此矣。

2鲁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士民殷富。吾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刘备新败,肃请奉命往江夏吊丧,因说刘备使抚刘表众将,同心一意,共破曹操;备若喜而从命,则大事可定矣。"
曹操南征,江东荆州志士英雄所见略同,其中鲁肃此言眼光独到,计在人先,引发三分之势,选为代表。

1谋士贾诩曰:"诸君若弃军单行,则一亭长能缚君矣。不若诱集陕人并本部军马,杀入长安与董卓报仇。事济,奉**以正天下;若其不胜,走亦未迟。"
揭开三国时代的真正原因,当之无愧的NO.1。当时黄巾基本已平,董卓业已被诛;献帝虽小亦颇有胆识,朝中文武齐备,王允、吕布、马日??、种拂、鲁馗、周奂、崔烈、王颀、朱?y等等各事其职,山东、西凉诸侯忠于汉室者也不在少数;几位将来的乱世枭雄也再无起兵的理由;这时李?唷⒐?汜、张济、樊稠上表求赦虽然遭拒,但也并无反心,而是欲各自四散逃生。若非听取此言,李?唷⒐?汜起兵,天下再次大乱,吕布曹操袁绍等人得到机会再次兴兵,曹操更是得到天子,号令天下,东汉几乎迎来了一个中兴的契机。真可谓一言乱邦,得罪天下也!

关于 三国群英传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