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73首页 - 免费新游 - 火爆论坛 - 游戏博客 - 游戏播客 - 百科问答 - 网游排行榜 - 网游期待榜
| 通行证 注册
三国小贴士:[按F5查看下一条] 
17173三国群英传OL > > 正文
三国成语典故之浅谈3
2009-04-10           【 加入收藏 / 文章投稿 / 截图上传 / 发表评论
作者:cfjx999

上期说了本人不是专业研究,请各位凑合着吧。

如鱼得水

    《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於是(刘备)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原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却说玄德自得孔明,以师礼待之。关、张二人不悦,曰:“孔明年幼,有甚才学?兄长待之太过!又未见他真实效验!”玄德曰:“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两弟勿复多言。”关、张见说,不言而退。

    得了诸葛亮后的刘备,不仅是如鱼得水,更是如虎添翼,这个混了半生,也没有一块落脚之地的一代英雄,终于是找到了自己理想的最好规划人,从此之后,一发不可收拾,纵横天下,开创了三分之一的天下。

    关、张二人见到刘备与诸葛亮走得这么近,又想想与刘备当年的交情(“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第六》),立刻如打翻了醋坛子的老娘们,脸上到处是“不悦”的神情,尤其是张飞,夏侯惇引兵十万直杀奔新野而来,他却说出“哥哥何不使‘水’去?”(《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的极不负责任的话,正所谓“爱之深,恨也越切。”

    做为老大,小弟真不是那么好带的。

    上榜理由:读书,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卖给帝王家吗!

        乐不思蜀

    《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三·后主传第三》引《汉晋春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回:“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司马昭一次与刘禅及受降的蜀官会宴,故意地将蜀人扮蜀乐在宴前舞戏,众蜀官因思乡之情无不落泪,只有刘禅依然如故,嬉笑自若。

    于是,司马昭便问道:“不想念蜀国吗?”

    刘禅立即回答道:“在这里,太快乐了,不想念蜀国。”

    最为有趣的还在后面:

    郤正知道了这事后,对刘禅说道:“下次司马昭若是再问你同样的问题,你就哭着回答他说:‘先人的坟墓都在蜀国,怎么能不想呢,天天想,日日想,夜夜想,没有一时一刻不想,就如情人般想。’”

    后然,司马昭又一次问起了这个问题,刘禅倒是想哭着来的,可是情绪培养不够,又因司马这次突袭太突然,应准备的辣椒水、***等等都没有配备周全,因而只得故作沉痛沉,闭着眼睛,将郤正所教的话,一字不搬地,重新复述了一遍。

    司马昭假意吃惊道:“你这话说得,怎么跟郤正说的一模一样,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面铸出来的。”

    刘禅真的是大吃一惊,马上就睁开了眼,说道:“是啊,是啊,就是他教我这么说的。”

    正如司马昭所说的,即使有诸葛亮在,也不能将他辅作的周全,何况是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如诸葛亮的姜维呢?

    有人说,刘禅这样做,是学他那曾寄于曹操屋檐下的英雄父亲刘备般,行韬光养晦之计呢,但我更相信,这是人没心没肺的体现。

        大器晚成

    《三国志·魏书十二·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第十二》:琰从弟林,少无名望,虽姻族犹多轻之,而琰常曰:“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

    崔琰有大才,贤名远著,袁绍二子争着要他,曹操评其为:“君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斯可以率时者已。”陈寿更是大赞其:“声姿高暢,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亦敬惮焉。”

    可见其声望之隆,在当世名士,可说是数一数二的。

    而他在识人方面,更有其独到的一面:

    孙礼、卢毓刚踏上政坛时,还是一个没有名望、没有地位的小职员,而见过两人的崔琰却评道:“孙疏亮亢烈,刚简能断,卢清警明理,百鍊不消,皆公才也。”

    果然,多年以后,这两人都成了**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上面的这个成语,就出自他的另一次评论:

    崔琰有一个从弟名为崔林,因没有声望,就连族中自己人都看不起他,崔琰却说道:“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

    果然,这一次又被他言中了,崔林后来位列公辅,风光一时。

    还有一次更为经典:

    曾几何时,他与司马朗的关系很好,经常地往朗家跑,在见到朗之弟后,说到:“你的这个弟弟啊,聪哲明允,刚断英跱,并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

    司马朗却不以为意,认为崔琰有夸大之嫌,也就没有放在心上,当时,很多也不看好这个司马朗的兄弟。

    可多年以后,当司马朗的这位弟弟功成名就,创下一番好大事为后,人们才恍然间明白,原来崔琰的眼光是这么准的。

    这个赫赫有名、风光一时的朗之弟,便是司马懿。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裴松之注三国志·魏书四·三少帝纪第四》引《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

    曹髦发现自己的权威,一点点地被司马家蚕食得干净,十分的生气,于是,便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三人,在发表了上面的一番感叹后,决定出宫讨伐司马昭。

    王沈、王业这两个“反骨仔”答应得好好地,暗地里却是将此事举报给了司马昭。

    因而当曹髦自率领着数百仆人,鼓噪而出时,司马昭早有了准备,在贾充的授意下成济持戈上前,将曹髦刺死在车下,从而结束了他的皇帝生涯。

    曹髦本来应是有作为的人,钟会在一次与司马师的对话中,评其为“才同陈思,武类**”,陈寿更是说“才慧夙成,好问尚辞,盖亦文帝之风流也”,《魏氏春秋》言其“神明爽鉨,德音宣朗。”

    可惜,与生俱来的高贵皇族血统害了他,想要中兴的欲望,始终在他心中挥之不去,年少气盛的他,血气方刚,才做下了自取毁灭的事。

       

七步成诗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植略不思索,即口占一首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闻之,潸然泪下。

    曹丕登位了,曹植遭殃了。

    为了给杀曹植找一个好借口,曹丕决定召见曹植,并以诗为由,逼其就范。

    曹植入见后,曹丕说:“我与你在情理上来讲是兄弟,在道义上却属君臣,你怎么能恃才蔑礼?你既然这么有才,就做一首七步诗来。”

    当时殿上悬着一副水墨画,画着两只牛,在土墙下相斗,一只牛坠井而亡。

    曹丕指画着说:“就以以此副画为题。”

    曹植走啊走,刚走了七步,诗就有了。

    其诗为:“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相遇块山下,郯起相搪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

    曹丕又说:“在做一首,就以咱兄弟为题。”

    曹植此次略不思索,便口诵一首诗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很是感动,连鳄鱼的眼泪都落下了,于是,就贬曹植为安乡侯。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裴松之注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引《江表传》: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

    吕蒙当初以武事为荣,不爱习文,孙权就开导说:“你现在大小也是个官了,应多读些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吕蒙推托说:“太忙了,哪有时间看书啊,就是上网、打小报告、开会、、**、游行示威、看报纸、泡MM,耗去了我几乎所有的时间。”

    孙权耐心地指导他说:“我也不要你去读‘之乎者也’的经书,咱也不为应试教育而生,?你要多多浏览些实用书,比如说《男人帮》、《电脑报》、《TIME》、《三国黄页》、《品三国》了,我年轻时就读过。”

    吕蒙从此就开始学习,并博得属下及其亲友团的一致认同。

    鲁肃继周瑜掌管了吴军后,一次,吕蒙饮宴,在酒宴上两人纵论天下大事时,吕蒙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使得鲁肃颇为震惊。

    鲁肃感叹道:“我小看了你也,你的确不是昔日那个吴下阿蒙了,比起我来,也就差了那么一点点。”

    吕蒙回应道:“士别三日,但当刮目相看。”

关键字:

相关链接

http://so.17173.com/jingyan/jiaoliu.shtml

游戏截图
用户: 匿名
史上最强的拼音输入法 下载>>>
评论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热点标签:
新闻 标题 栏目 文章 图片 链接
热点标签:
新闻 标题 栏目 文章 图片 链接
被过滤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