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的文章请记得注明出处!
----愚人
论于禁
说起于禁,大多的人都会想起水淹七军,想起那件他一生中最屈辱的事,正因为他投降了,所以他一生英名就这样毁了,得到的是被后人一昧批评,加上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伪造他如何乞降,这令人们都有于禁毫无能力,而且贪生怕死的想法出现,更有人说他是个庸才,和王忠是一个等级的人,我是个比较喜欢于禁的人,受不了人们的歪曲事实,所以我下面来说说他的几项功绩,因为时间问题所以在下不能把三国志里的原文一起打出来,所以希望大家别见怪.
于禁原本在鲍信手下做事,后来鲍信,曹操与青州黄巾大战,鲍信本人遇害.所以于禁投了曹操.于禁本人严谨忠实,部队纪律严明,跟随曹操在扫吕布,击袁术方面多立战功,白门楼之后,刘备夺了徐州,曹操在招降了张绣后便去攻刘备,这时北方的袁绍已灭了公孙瓒,看到此情形,便带兵想偷袭曹操的后方,这就是官渡之战的前夕.于禁在官渡以二千人(好像是二千人左右,如果不正确请大家不要件怪,本人现在手上没有三国志,因此只能凭记忆了)阻着袁绍的数万大军,一直到曹操打败刘备为止,官渡都没有失陷,你们想一想,以两千人阻数万大军的进攻是那么困难的事啊,于禁则做到这一点,要是换了大家所说的那个王忠会做到吗?曹操也很信任于禁的,所以不但经常称赞他,还把他的地位提到仅次于曹氏兄弟和夏侯兄弟,其实他能爬到这个地位全是他的能力和功绩比其余的曹将多很多才做到的,就论功绩曹营几乎没有人能超过于禁,能力方面应该与张辽相等,不然也不会做到魏五子之一了,人们说五子良将张辽排名第一我不反对,可有人说于禁是魏五子的耻辱我不能忍受,其实要是于禁在樊城没有投降和三国演义中没有贬低他的话,魏五子中他应该是排第一的,论他的统率更是高过徐晃张郃等人,好了说回正题.于禁在宛城之战中(宛城之战的时间是在官渡之战的之前)赶杀掳掠人们的青州兵,青州兵反告诉曹操于禁**,这时候张绣杀来,于禁不去分辨,反而立下营寨迎敌,敌人结果张绣被于禁杀得大败而回,事后于禁以前言告诉曹操,我忘了曹操怎样赞他了,好像是说:"我在这场战争中极其狼狈,而将军能在这种情况下冷静迎敌,敌人真是了不起啊!"而刻意贬低他的三国演义也没有删了他这项功绩,说明他这功绩是不容抹杀的.而于禁后来亦帮曹操平定河北.记得有一件事,说曹操很讨厌一个叫朱灵的人,因此想剥了他的军权,但又怕他得到消息**,就排于禁去做,结果于禁带了十几个人就完成了任务,连曹操也大吃一惊.他就是这样一个令人畏惧的人,我相信朱灵见到于禁时还不敢抬头,想一下,这样一个出色的大将,又怎会乞降呢?最后就说一下樊城之战,其实我们可以从另个角度看于禁的投降,狱近由于不知道荆州的地理和气候,因此七军都被突如其来的大水淹了,关羽也抓紧时机进攻,关羽的荆州军水战十分厉害,于禁当时有两个选择,一是战死沙场,二是投降.他选择了后者.初看真觉得他是个贪生怕死的人,但想深一点,当时要是他战死了可以保住自己的名誉,但七军的生命会怎样?七军的数量应该少不了4,5万,我人为于禁之所以投降有可能是不想七军跟他去送死,其实想一想就知道了,一个如此出色的大将又怎么会投降人家呢?后来七军怎样我倒忘记了,于禁后来送去了吴国,在那里他的滋味我想不用多说了,后来他回到魏股时曹***,他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了,当时从他的容貌也可以看出他为自己被世人鄙视所现出的无奈和含冤的悲愤,偏偏曹丕又看不懂他的投降,竟然让一代名将羞愤而死,我想于禁那时一定是在想:我真的是一个这样的人吗?我难道可以不理七军的生命吗?为什么世人不能了解我?算了,我死了以后世人怎样鄙视我我也看不到了,曹丞相啊,文则这就来陪您了,让我在下面继续效忠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