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73首页 - 免费新游 - 火爆论坛 - 游戏博客 - 游戏播客 - 百科问答 - 网游排行榜 - 网游期待榜
| 通行证 注册
三国小贴士:[按F5查看下一条] 
17173三国群英传OL > > 正文
子龙・真传
2005-09-22           【 加入收藏 / 文章投稿 / 截图上传 / 发表评论
作者:sanyy
⊙ "长坂坡前忆子龙,痴迷幼主累英雄。孤忠未挽狂澜倒,故址犹存国士风。"--著名画家范曾。

⊙ 引:"柔贤慈惠谓之顺,执事有班谓之平,克定祸乱谓之平……"顺平,这两个字,包含
了"文"与"武"两方面的含义,那么,这样一位史不多得的大将,究竟是谁呢?他,就是蜀国著名将领,赵云子龙。打开这本书,你会发现他的许多惊人之举,不为人知的故事和传奇……

⊙ 一 出生




⊙ 公元184年,那个东汉政权摇摇欲坠的年代,爆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黄巾起义,通过镇压,各路豪强军阀并起。在这个英雄辈出的乱世里,有一位年纪轻轻的小将,正在寻找着心目中的明主。

⊙ 他,就是后来的蜀汉大将,赵云。

⊙ 关于赵云的出生年份,至今是个迷。不少人相信他是活了七十多岁,也就是公元一五几年生的。我一向反对这个观点,那是受了罗贯中的"欺骗"。试想,一位50多岁的老将,舍命在长坂坡抱着阿斗护着甘夫人逃脱追击。试想,一位年逾60的老将,跳上东吴大船勒兵截江?……

⊙ 我的观点,他生于公元168年。

⊙ 曾经看过一本《三国志通俗演义》(非毛版),是竖版的,里面写到《赵子龙大破魏兵》的时候,当时有名的历史学家特意把诗词中"年登七十建奇功"中的"七十"改成了"六十"。还注解:经考,赵云的年龄小于关张,此时应为六十。

⊙ 还有,陈寿的《三国志》中,提到赵云"七年卒",这个所谓"七年",不是七十多岁,而是"建兴七年"(公元229年),估计罗贯中就是把这个"七年"认为是"七十多岁",写到书里弄的年份都不对了。如果陈寿真是那个意思的话,何必含糊其词,说"七旬卒"不就完了。

⊙ 在中国戏曲中,赵云的形象一直都是"长靠武生俊",就是面白脸净,身着白色将军装,身后插上又高又长的白色靠旗,显得赫赫有威,英俊漂亮。虽说这是民间的形象,但,这说明,赵云在民间艺人乃至人民的心目中,就一直是威武英俊的年轻将领,"小民从来不可轻",有时候,民间的传说有时比史传可信度更高,这是不可否认的。考古学家不是每个朝代都能想到,而民众的生活戏曲则是代代相传。要是他真是公元一五几年生,估计打扮就该和老黄忠差不多了。

⊙ 总而言之,我认为,他生于公元168年。活了62岁。

⊙ 上面是史传上以及古书上的资料,我再为大家介绍一些野史。

⊙ 在他的故乡河北正定,买到了一本书,叫《赵子龙传奇》,上面的介绍更为不可思议,说他"生于公元148年,卒于公元228年,活了80岁",这个就纯粹是捏造了,理由我也不想多说。

⊙ 还有传说,说他是"小青龙降世"。

⊙ 另有一件趣事:我最近闲翻了一些算命书籍,也到网上随便为赵云算了几次命。凑巧的是,通过他的姓名、性格、命运,我发现所有的结果都是一样:出生于蛇年水瓶座2月,又想到许多人都说他出生那天下雪,而2月下雪想必是合情合理吧。

⊙ 野史太多太杂,也没什么研究价值,在这里为各位写出来,仅供参考。

⊙ 其实,说到底,赵云的生辰年月还是个迷。毕竟,他在历史上的地位远不如关圣人以及岳飞,因此自然也不会有人热衷于查考他的生年。但是,至少,留在我心里的永远是168年出生,白袍银铠,白马银枪,在乱世里大有作为的虎胆英雄赵子龙。



⊙ 二、成长



⊙ 说实话,历史上关于赵云出世、出身以及成长的资料太少。这儿,我只能告诉大家一些野史和传说了。

⊙ 正定买的那本《赵子龙传奇》上,写赵云的太祖父叫做赵苞。这位赵苞曾经是辽西太守,与羌人作战,并且小有威名。祖父呢,姓赵名义,字宏殿,武艺高强,因为憎恶汉朝的腐败,毅然弃官为民。父亲是赵安,他曾经参加过太平道,被官府追杀,隐居到常山郡真定县,再往后,就是赵云了。

⊙ 在赵云之前,西汉有一位著名的谋臣,也来自常山真定,叫做赵陀,如今正定也有他的塑像。至于赵云是不是他的苗裔,我们不得而知了。

⊙ 总之,不管民间有多少故事,在三国时期,赵云的出身仍然是一个布衣。

⊙ 出身介绍完了,下面来说一说他的武艺。

⊙ 赵云是使枪的,这毫无疑义。《三国演义》里,只提到赵云有"枪法",其他的武将,很少,即使有,也不如赵云"枪法"出现的频率多。可见,赵云"枪法"的高深已经深入人心。

⊙ 如此厉害的枪法,又是从那儿学来的呢?

⊙ 传说也很多。

⊙ 《赵子龙传奇》里,赵云的师傅是一位隐居在仓岩山的老人。赵云在那里学了三年,学到了一套枪法、一套剑法和一套拳脚。这拳脚叫做"破坚拳",我记得我在别的书上也曾见到过。

⊙ 其他类似的传说,我也见到过许多,但大体一致。基本上都是上山跟了某位老人学艺。

⊙ 还有年轻时的"职业",资料比较多,相对比较可信的是"马贩子"这一行。

⊙ 元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有一段词是这样的:

⊙ 手上钢鞭能打将,匣中宝剑掣秋霜。幼时贩马为商贾,真定常山是故乡。某姓赵,名云,字子龙。某文读《三韬》,武读《五略》,初随公孙瓒……

⊙ 张国良评书里,赵云也是卖马的,这事是裴元绍抢马那一段提到的,可惜,评书我现在找不到了。

⊙ 那本《赵子龙传奇》中,赵云是边学艺边牧马,后来也是带了一大群好马下山。

⊙ 《三国志》以及别的史料提到过,刘备"喜好犬马",赵云早年跟上他,为他的主骑,极有可能跟赵云精通马术有关。也许,刘备就是看中赵云善于驯马、带兵,才让他干"主骑"的。

⊙ 以上呢,都是些传说野史,可信度远不如史料。但是这些民间故事也着实为子龙将军增添了许多传奇色彩,使赵子龙的形象更加饱满、生动,贴近大众。



⊙ 三、出仕


⊙ 自汉灵帝以来,东汉政权就成了一片在空中飘摇不定的落叶,宦官、外戚当权,弄的朝野混乱。时又天灾,江南淮北颗粒无收。终于,在公元184年,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

⊙ 乱世从此开始。

⊙ 朝廷连忙派兵镇压起义,孙坚、刘备,以及曹操,或多或少的在这场残酷的镇压中立了功,同时,大大小小的军阀,也开始乘机打仗立功,发展势力。

⊙ 公元190年,董卓颠覆。各个拥有兵权的军阀开始了割据局面。正如《三国演义》最后那首长诗:四方盗贼如蚁聚,六合奸雄皆鹰扬;孙坚孙策起江左,袁绍袁术兴河梁;刘焉父子据巴蜀,刘表军旅屯荆襄;张燕张鲁霸南郑,马腾韩遂守西凉;陶谦张绣公孙瓒,各逞雄才占一方。

⊙ 这大大小小的军阀中,地盘离常山郡最近的两位。要属袁绍和公孙瓒了。

⊙ 袁绍占了绝大部分的冀州,公孙瓒占了幽州。两位大军阀都想扩大势力。不巧,袁绍又杀了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越,挑起了战火。

⊙ 而常山郡,本来就是个兵家必争之地,这段时间更是惨不忍睹。太平道,黄巾军,黑山贼,还有无穷无尽的强盗,搞的人民苦不堪言。在这种状况下,社会底层的民众急切盼望着有一位"明主"来统治他们,使他们安居乐业。

⊙ 说了这么多,我们的赵云将军,才刚刚出场。

⊙ 这个时候,赵云正好是22岁,年轻有为,长的也英俊威风。《三国志》载:"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真定县志》载:"常山赵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刚毅任使,尤擅骑射,郡人景仰"。可见,赵云的相貌主要是以"威风""雄伟"为主的,如今日本漫画把他画成奶油小生,甚至还画成女子,真让人受不了。

⊙ 闲话少说。赵云在当时的郡中,也算小有威名。上面的《真定县志》的最后几句,说到他"刚毅任使,尤擅骑射,郡人景仰"。指的是他"上任时为官刚正,尤其擅长骑马射箭,郡人对他敬仰佩服。"

⊙ 这么一位大有前途的年青人,也难怪不被推举为义军头领。

⊙ 常山郡是属于袁绍的冀州的。赵云之所以投公孙瓒,是因为他和他的同乡都见到了袁绍扰民、抢劫的行径,自然也就不会认为袁绍是那个"明主"了。

⊙ 经过商议,赵云带着常山的郡官、郡民,投到了公孙瓒的麾下。

⊙ "不识抬举"的公孙瓒对这支青年人领导的军队很瞧不起。对赵云的第一句话就是讽刺:

⊙ "听说你们那儿的人大都跟了袁绍。为什么单单有你来投我呢?"

⊙ 赵云回答:"如今天下不太平,不知道谁对谁错,而人民在战火中就像有倒挂起来的危险。我们州经过商议,只是跟从仁德的政策,不是我自己忽视袁绍而投奔你的。"

⊙ 公孙瓒听了这话,自然是不太高兴。也就没把赵云当回事,只是把他当作一员部将,能够上阵打仗罢了。

⊙ 这件事,很多史书都记载了,这里载上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那一部分:

⊙ 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瓒曰:"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军何独迷而能反乎?"云曰:"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而私明将军也。"

⊙ 赵云这一席话,可以说是反映出他"天下为公,天下为民"的政治抱负,这在那个"你算计我,我算计你"的战争年代真是难能可贵,而他以后的活动言行也都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 关于他走上为将之道,大部分野史也都基本保留了历史原貌。《三国演义》中写赵云是在界桥之战中救了公孙瓒的,这自然先后顺序不对,但是这样写,更加突出了赵云的"勇武"这一方面,使人对赵云武艺的敬佩油然而生。



⊙ 四、初识刘备


⊙ 赵云于公元191年投奔了公孙瓒,并未得到重用。他感到这个公孙瓒也是个平庸之辈,成不了气候,并且政策一点也不为民着想。于是,赵云有些后悔自己的举措,但是,既然做了,就不能那么快反悔,于是,赵云仍留在了公孙瓒的麾下,但他心里,仍然思念着那个似乎十分遥远的"明主"。

⊙ 这时,发生了一件足以决定赵云命运的事。

⊙ 刘备是个没落的帝室之胄,结交了买豆腐的关羽、有钱的张飞,想干出一番大事业来。他东奔西跑,还是没找到安身立命之处,于是,无奈之中跑到了老同窗公孙瓒这里。

⊙ 公孙瓒很好的接待了他。

⊙ 刘备在公孙瓒帐下认识了赵云,并且很谈的来。而赵云,经过对刘备反复的交往、试探,终于肯定了刘备这个人,是能够拯救百姓于水火的仁君、枭雄。

⊙ 公元192年,袁绍大破公孙瓒于界桥。公孙瓒退到故安,死守。袁绍久攻不下,只好撤退。公孙瓒又倒回兵马追击。这一仗,夺回了面积很大的青州。

⊙ 赵云和刘备几个都参加了这场战役,很立了些功劳。于是,公孙瓒表荐刘备为平原相,派赵云也跟去,为刘备的主骑。

⊙ 这主骑,便是子龙出仕以来第一个于史有据的官。

⊙ 主骑大概就相当于今天的骑兵团团长。官不怎么大,但是十分重要。当时打仗,主要是靠马力。吕布被曹操抓住后,曾对曹操说"公统步(兵),布统骑(兵),何愁天下不定乎?"可见当时骑兵的重要性。

⊙ 很多人都认为"主骑"就相当于警卫队长,是保镖一类的人物。那么,我问,赵云离开刘备后,刘备为什么没新找一个主骑"保镖"?

⊙ 答案是:主骑是公孙瓒给的官,让他帮助刘备工作,并不是刘备私人"雇佣"的,如果刘备把赵云当成私人"保镖",公孙瓒还不干呢。

⊙ 总之,赵云是主骑,名正言顺的汉官"主骑"。

⊙ 赵云跟着刘备上了任,发现刘备不仅办事井井有条,并且对百姓十分仁慈,心中便萌生了"跟定了他"的想法。

⊙ 这一段历史,便是赵云与刘备初期交往的经过。

⊙ 《资治通鉴》载:

⊙ 刘备见而奇之(赵云),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 《三国志.赵云传》载:

⊙ (云)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

⊙ 需要指出的是,"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这句话中,主语是赵云,不是刘备。说明跟着刘备上任,完全是赵云自己的意愿。刘备没权力也没能力要求赵云当他的警卫队长或是私人保镖。

⊙ 具体的经过,大概是赵云向公孙瓒请求跟着刘备,于是公孙瓒给他一个主骑的官,同意了。

首先,感谢斑竹!给三国迷们留了这么一个讨论空间。由于看了好些关于三国的文章,尤其是关于赵云的文章,有些按捺不住,就来谈点我个人的看法,供大家讨论和方家指点。

赵云是河北正定历史名人,在正定现有明清时期修建的赵云庙;河北正定信息网上关于赵云事迹的点击率排在该网站各类信息的第三位。此外,在湖北当阳县和陕西汉中市等地还塑有赵云的大型雕像。

由于《三国演义》小说极其影视乃至游戏作品的对赵云智勇的描写,"赵云热"更是达到了明清以来的最高点。

于是,关羽是统治者树立的英雄,赵云是老百姓树立的英雄,就成了"赵云热"最好的注解之一。电影《大决战》中塔山英雄团击退蒋介石的"赵子龙师",乃是抗日时期的常胜部队之一;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所谓"赵云热"不是今天就有的。

我不反对有人反复以正史为说法,做所谓"还一个真实的赵云"的求证;但我却对一些哗众取宠的贬低嗤之以鼻。在此,我根据一些史料和一些被人淡忘的演义细节,对赵云的智勇双全做补充性说明。

一、关于赵云在蜀汉集团的作用和地位

很多文章说,赵云在蜀汉集团的地位不高,这是事实。《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均有关张马黄赵之排列,但又决非有文所述的赵云在蜀汉的地位还不如魏延。有段大家都不曾引用的史料可以说明赵云的地位,即镇军将军赵云曾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是镇守边关--阳平关的大将,面对的敌人是当时最强大的曹魏。有点军事、政治、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边关大将的地位怎么会比一个汉中太守的地位低?
继续说赵云镇守阳平关。我曾往汉中一游,喜欢三国历史的我当然不会放弃向当地专家和百姓请教的机会。汉中的地方志记载:蜀汉镇军将军赵云曾兵出阳平关,骗过曹将曹真部队而兵势直逼长安,然为蜀汉紧急召回。由于记载简略,我就对了一下《三国演义》,果然在"安居平五路"中,有赵云出兵攻打长安一说,事因孟获进犯蜀汉而紧急召回。

头晕了不是?兵势直逼长安!这个可是诸葛五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也没有过的壮举啊!看到此,我也不得不说赵云在蜀汉的地位固然不低,但的确不高!但也不难看出,赵云是个纪律性极强的军人。
二、关于赵云的武功排名

老人家有"一吕二赵"之说,我是颇为赞同的。年少出道,赵云就单枪击退文丑、挑落鞠义;演义中开出的年龄是15岁。15岁!这个是我在本网站各文章中没有看见的,可能是各位大狭的疏漏,作一小小补充。在河北正定信息网我发帖子就此请教当地文史专家,得到的答复也是赵云15岁从戎作战。此后各次作战和单条,网友文章皆有精彩描述,我就不多言了。但以年少就可有这样的作战和单条胜利,所谓"二赵"之说当可成立无疑了!

三、关于正史、地方史和演义、评书

如今,有人看不得"赵云热",以所谓"正史"甚至曲解文意来贬低赵云。然,陈首乃晋时史家,对三国历史未必记录完整;若是牵涉到象赵云这样的一名蜀汉将领,其记载能有这样的地位和文字已属不易,赵云的地位因此也不是有些人贬得这么低!更具体的事迹,象我这样去看汉中、当阳、正定的地方史料,则更能丰富一些。至于演义,应该这样说,三国的演义是我们中国文学历史上最接近于史实的优秀小说,以小说历来评判人物,要比那些曲解正史的人和事更能赢得尊重。当然,也有朋友以评书来说人物的,这也不为过;至少单田芳先生在搜集民间传说和整理野史方面,要比参加这里讨论的你我不知道要高明多少!是不是?

赵云是三国史志和演义均多处述及的著名将领之一。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的确如很多朋友所论述的,是刘备的近卫部队统领,但也有不少单独领兵作战的成功战例,故最高官至镇东将军,并追封顺平侯,正史列出了关张马黄赵的排列,演义则赵云排在关张之后。因此从三国历史看,赵云并非有朋友所说的"不入流",还"的确很不入流"呢!而是一流,真正的完美一流武将。

本文重点论述赵云的军事才能和武功表现,当然也涉及赵云的其他方面;有些是正史和小说的结合,有些则是正史和地方史的结合;至于野史和评书则不予参考。目的是正视听、赞英雄、尚武自强、振我中华!

一、赵云的征战史,是一部数挽狂澜于既倒的英雄史

1、磐河大战初现峥嵘。

《三国志--董二袁刘传》记载:瓒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义追至界桥;瓒殿兵还战桥上,义复破之,遂到瓒营,拔其牙门,营中余��皆复散走。绍在后,未到桥十数里,下马发鞍,见瓒已破,不为设备,惟帐下强弩数十张,大戟士百余人自随。瓒部迸骑二千余匹卒至,便围绍数重,弓矢雨下。别驾从事田丰扶绍欲却入空垣,绍以兜鍪扑地曰:"大丈夫当前惧死,而入墙闲,岂可得活乎?"强弩乃乱发,多所杀伤。瓒骑不知是绍,亦稍引却;会。会义众迎,乃散去。"

《三国演义》中则明确指出,带队突击袁绍中军的公孙后队的骑兵部将赵云。是否赵云?在此一论,从正史看,当时公孙部队中有打将领两人,一是严纲,二是田楷;前者当时已为鞠义所斩,后者即使出动也不可能只两千余骑且也不可能具有这样的突击能力。罗先生合理地指出赵云,足信度十之八九,因为当时在公孙军中有此勇力者,非赵云不能当。何况正史不可能把公孙部队带两千骑的部将写入正史,就如"温酒斩华雄"也无正史记载一般。

磐河大战公孙先败后胜,赵云"迸骑二千余匹卒至"实在是此次战役的关节点。史称"义久在凉州,晓习羌□,兵皆骁锐。"袁绍手下名将如云,如颜良、文丑等,却重用鞠义为磐河主将,可见鞠义厉害也确实厉害,斩公孙大将严刚之后又打败公孙主力。然史述"义后恃功而骄恣,绍乃杀之。"就颇值得怀疑。演义中,有赵云碰到鞠义战数合挑于马下之说,倒更可信。诸位不见袁绍手下品行不端的人多了,如许攸、淳于琼等,不见袁绍杀他们,更遑论有能力做主将的鞠义了;可见鞠义不可能死于袁绍手中,而更可能死在公孙将领手下,公孙手下谁有这个本领?答案:常山赵子龙。

刘备在此次大战中随田楷作战,他应该看见了赵云的英武。很多人认为刘备是因为赵云投奔公孙的慷慨陈辞而看上并追求赵云的;我以为非也,赵云的慷慨陈辞只是使刘备"奇之",而赵云的"英武"表现才真正使刘备"重之",并使之享受到关张才有"同榻"待遇。

2、统领近卫功勋卓著。

有文说,赵云投奔公孙是看重公孙部队曾经表现出来的、神话般的"白马"骑兵。我颇为赞同。故刘备使赵云"主骑"。但由于刘备前期骑兵很少,故而这为数不多的骑兵(有一部分还是赵云在袁绍地盘上"私募"来的,赵云了不起!)就成了刘备的近卫军。这支近卫骑兵在随后的汝南战役和第一、第二次新野保卫战中,都为胜利或胜利大逃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当阳大败中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当阳人民至今还感谢子龙将军为他们带来荣耀和旅游收入呢!

赤壁之战后,刘备开始让赵云单独展开军事行动,如智取南郡、计收桂阳、入川救援等,还一度就任桂阳太守。但不知是刘备身边不能没赵云,还是赵云老是心里牵着主公,赵云期间经常伴护刘备,并有"截江夺阿斗"这样的无私无畏壮举。汉中与曹操恶战,赵云与老将黄忠先后立下卓越战功,被刘备誉为"子龙一身都是胆",被将士们呼为"虎威将军"。

全取四川后,赵云又回到近卫统领的位置上。有人指出赵云不见刘备就任汉中王的百官贺表之列,我以为,赵云几乎天天在刘备身边,要贺早贺了,赵云不是那种喜欢凑这种"热闹"的人;当然官职也是个原因。但这决不是刘备不重用赵云,而是他离不开赵云的护卫,他几乎习惯了赵云的护卫了。彝陵大战之后,赵云不是也在托孤重臣吗?因为刘备深深知道,赵云跟他几乎一辈子,该放赵云出去大显身手了!

3、拒北平南显虎威。

刘备去世后,赵云迅速升任镇东将军,并调至阳平关,与马超一东一西同为戍边大将。当时,曹魏"真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并率军攻由赵云镇守的阳平关未果,"乃退去"。不久,为配合孙吴发动的北伐,赵云也"兵出阳平关,与真部未遇,渡渭水逼长安;真大惧,率轻兵回援长安"(汉中地方史记载)。可惜,"却说赵云引兵杀出阳平关之次,忽报丞相有文书到,说益州耆帅雍结连蛮王孟获起十万蛮兵,侵掠四郡;因此宣云回军,令马超坚守阳平关,丞相欲自南征。赵云乃急收兵而回。"(三国演义)此后,赵云虽说表现机会不多,但每次出手都能全胜,战功就不赘述了。

驻守阳平关,是刘备父子对赵云还愿的重要表现。因为这里地处蜀汉北端,且因马超在西侧防羌,赵云有机会获取更多的战马,进而实现赵云当初的骑兵统帅之梦。与曹真相邻,必然冲突不断,且赵云屡占上风。尤其是"渡渭河逼长安"一战,更是令曹真深惧。故而,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安排赵云先期大张旗鼓地出兵箕谷,赵云也顺利地吸引了曹军主力--曹真部队;因为曹真得知赵云兵至,实在是害怕而不敢怠慢耳!

而诸葛的蜀汉主力呢?"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张�A击亮将马谡,大破之。"有点看不了,这里并无司马懿啊!诸葛的主力居然被张颌所破!兵败至此,赵云部队也只有退了,但面对真正的曹军主力退得很漂亮。事后诸葛给赵云以很高的评价,但赵云仍自己要求"贬为镇军将军"。
赵云去世后,诸葛五次出师北伐,其中第二次的对手根本没有司马懿,而是"深惧"赵云的曹真!并为曹真准确算出诸葛的出兵方向。以此对照赵云,不是更显赵云作为"一流武将"的神采吗!

二、关于赵云的武功及感情逸闻

赵云一生多次与名将交手。由于正史论及此类事情极少,故而以演义论。主要有:

1、战退文丑、突斩鞠义。

"瓒翻身落于坡下。文丑急捻枪来刺。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瓒

部下救军到,文丑拨回马去了。"

"麴义马到,先斩执旗将,把绣旗砍倒。公孙瓒见砍倒绣旗,回马下桥而走。麴义引军直冲到后军,正撞着赵云,挺枪跃马,直取麴义。战不数合,一**麴义于马下。赵云一骑马飞入绍军,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公孙瓒引军杀回,绍军大败……"

2、枪挑高览、杀跑张颌。

这里是汝南战役,先是"操大怒,教许褚出战。玄德背后赵云挺枪出马。二将相交三十合,不分胜负。忽然喊声大震,东南角上,云长冲突而来;西南角上,张飞引军冲突而来。三处一齐掩杀。曹军远来疲困,不能抵当,大败而走。玄德得胜回营。"而后"玄德正慌,方欲自战,高览后军忽然自乱,一将冲阵而来,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视之,乃赵云也。玄德大喜。云纵马挺枪,杀散后队,又来前军独战张邰。邰与云战三十余合,拨马败走,云乘势冲杀……"

3、新野逞威、当阳成雄。

第一次新野保卫战吕旷出马曰:"吾乃大将吕旷也。奉丞相命,特来擒汝!"玄德大怒,使赵云出马。二将交战,不数合,赵云一**吕旷于马下。第二次新野保卫战更是勇破曹仁的"八门金锁阵"。
当阳长坂,是赵云的真正成名之战,"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后人有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4、汉中虎将、彝陵救主。

"见张颌、徐晃两人围住黄忠,军士被困多时。云大喝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张颌、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云救出黄忠,且战且走;所到之处,无人敢阻……云又救了张著。"此处,赵云救黄忠是救主将,救张著则不可谓其大义也!"先主正慌急之间,此时天色已微明,只见前面喊声震天,朱然军纷纷落涧,滚滚投岩:一彪军杀人,前来救驾。先主大喜,视之,乃常山赵子龙也。时赵云在川中江州,闻吴、蜀交兵,遂引军出;忽见东南一带火光冲天,云心惊,远远探视,不想先主被困,云奋勇冲杀而来。陆逊闻是赵云,急令军退。云正杀之间,忽遇朱然,便与交锋;不一合,一**朱然于马下,杀散吴兵,救出先主,望白帝城而走。先主曰:"朕虽得脱,诸将士将奈何?"云曰:"敌军在后,不可久迟。陛下且入白帝城歇息,臣再引兵去救应诸将。"尽忠之余,再行大义,真子龙也!

5、赵云的感情逸闻及猜想

关于赵云的感情及家庭只有两段文字。

一是赵范忽请出一妇人,与云把酒。子龙见妇人身穿缟素,有倾国倾城之色,乃问范曰:"此何人也?"范曰:"家嫂樊氏也。"子龙改容敬之……范笑曰:"……与将军为妻,结累世之亲,如何?"云闻言大怒而起,厉声曰:"吾既与汝结为兄弟,汝嫂即吾嫂也,岂可作此乱人伦之事乎!"赵范羞惭满面,答曰:"我好意相待,如何这般无礼!"遂目视左右,有相害之意。云已觉,一拳打倒赵范,径出府门,上马出城去了。

二是忽报镇南将军赵云长子赵统、次子赵广,来见丞相……二子入见,拜哭曰:"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孔明跌足而哭曰:"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众将无不挥涕。

三是《云别传》说赵云"後来赵云的兄长去世,暂时辞别公孙瓒去办丧事。"也就是说赵云还有一位兄长。但自和刘备分手到赵云在邺城找到刘备期间,刘备经历了许多事,如解孔融、陶谦之围,领徐州联合曹操打败吕布,还与曹操相处并"煮酒论英雄",然后袭杀车胄等等,时间不短啊!

四是猜想。赵云在离开公孙后回家到邺城,是否还有一段未了的情缘?以赵云的"相貌雄姿"和英武气质以及正值的青春,有一个如"樊娟"(见游戏《三国赵云传》)一样的姑娘是极有可能的事情。但时逢乱世,赵云的这段"初恋"肯定是失去了,但一定让他郁闷了好一段时间的。此后,赵云看见樊氏,看其"有倾国倾城之色",知为赵范兄嫂,才"改容敬之"。后既有改容,前必有"失色"。

为何"失色"?是否想起了自己的初恋?是否眼前的这位象抑或如游戏中所说的就是他的初恋情人"樊娟"?

本站有网友说史料有记载:赵云妻为马超之妹马琳,还字云绿?这个似乎就是游戏里的吧?当然如果有高人证实,的确是我等喜欢赵云的福分!

常胜将军--赵云

智勇双全,一身皆胆;贤明恃重,忠肝义胆;功齐关张,甘列其后;蜀军支柱,常胜将军。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定南)人。自幼刚正雄壮,喜好练武,遇事善于思考,肯动脑筋。青少年时期喜武但不逞强,有勇但不斗勇。曾先后在袁绍、公孙瓒帐下为将,但因此二人皆非仁德之明主,遂改投刘备,与刘备一见如故,倍受重用,从此追随刘备,直至病逝。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为曹操所败,与妻小在当阳失散。这时,赵云为寻回刘备妻小,毅然掉转马头,杀回曹军之中,上演了一场"长坂坡之战"。云在曹操百万大军中杀得七进七出,怀抱幼主、保护甘夫人,来往冲突,如入无人之境.最终砍倒曹军大旗两面、夺槊三条、神剑一柄;砍杀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士兵不计其数。后人有诗赞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幼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赵云这种忠心耿耿,舍身忘死的拼杀精神,深得刘备和众将士之赞誉。

诸葛亮被刘备拜友军师后,刘备手下三员大将(关羽,张飞,赵云)只有赵云能够毫无怨言地听命于他。关羽只听大哥刘玄德的吩咐,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张飞脾气暴怒,难认驾驭。只有赵云忠实沉稳,谁说得正确他都能听。

诸葛亮备战新野,主要靠赵云实施;诸葛亮出使东吴,只吩咐赵云接应;诸葛亮入川,成都军情紧急时,又是调赵云到成都会师;诸葛亮定南中,以赵云为主将;诸葛亮北伐,在赵云活着时,每次都请他出马。所以,在诸葛亮的事业中,赵云是最可靠的支柱。他是诸葛亮最信得过的将领,当然,他也是对诸葛亮谋划支持最坚决的大将。可以说,没有赵云的大力支持,诸葛亮的许多计谋无法实施。所以,在刘备的将领中,诸葛亮最喜爱和信任赵云。

公元212年,孙权乘刘备进军益州时,派遣部将周善到荆州接回其妹(也是刘备夫人),并欲挟持刘禅作为交换荆州的人质。赵云闻知,立刻带兵拦截,单身一人跳上敌船,斩了周善并夺回刘禅。粉碎了孙权的阴谋,再次为刘备立下大功。

建安二十年(公元219年),曹操发兵二十万来争夺汉中。他把粮米运到北山之下,堆积如山。黄忠认为敌粮可取,引兵前去,但过了约定时间尚未回营。于是赵云带了几十个骑兵出营探视,正碰上曹操大军。赵云突遇大军,丝毫不乱,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曹兵始遭赵云猛然冲击,阵势散乱,但不久就围拢起来。赵云救出黄忠,奋力杀出重围,已靠近自己营寨。但他发现部将张著在敌阵受伤被围,遂又杀入重围,救出张著,溃围而出。曹军在后紧紧追赶。沔阳长张翼见曹兵追来,提议让军士闭门拒守。然而赵云不但不关城门,反而命令将营门大开,令将士偃旗息鼓。曹操大军追到,见营门大开,不见旌旗,不闻金鼓,怀疑有伏兵,引兵欲退。曹兵刚一转身,赵云一声令下,营中将士万弩齐发,赵云更令营中擂鼓,鼓声大震,号角齐鸣。曹军惊骇,自相践踏,拥到汉水旁边,落水而死者不计其数。次日,刘备特意来到赵云昨日作战之处,指点评说,欣然赞益:"子龙一身是胆也!"从此将士们愈发佩服赵云,称他为虎威将军。

赵云是三国时期一位叱诧风云的勇猛战将。他的武艺不在张飞之下,但对士卒的关怀和爱护却远非张飞所能比;他的韬略毫不逊于关羽,但却能谦虚谨慎,尊重他人,从无恃才做物之心。赵云身为行伍出身的战将,个人修养良好,贤能而明达,深受其他将帅敬重,深得士卒热爱!

赵云一生征战,该勇猛时,他能勇贯三军,该谨慎时,他能心细如发。对于战争的结果,打了胜仗他从不骄做狂妄;打了败仗,细心组织撤退,力争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最难能可贵的是,在部队失败的局面下,赵云能够稳定局势,带好部队,避免兵败如山倒的颓势出现。

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蜀军直取眉县,进攻汉中,初战取得巨大胜利。但因马谡用兵不当,失去战略要地街亭,蜀军处于被曹魏追杀的状态下。赵云所率部队,兵力单薄,与敌进攻部队众寡悬殊,在败局已定,独臂难支的形势下,赵云组织失败的部队,彼此掩护,步步为营,且战且退,在败退之中没有让敌人占到一点便宜。一直把蜀军安全撤回蜀国内。在这场失败的战争中,本无赵云的责任,但他却自请降职,贬为镇军将军,表现了一位将帅的优良品质。

战场上的赵云,叱诧风云,惊天动地,已如上述。平常日子里的赵云,立身正直,谋国公忠,临事不苟,审慎有识,也深受人们的爱戴。赵云与谋国事,也是殚精竭虑,出于公忠,因而一方面,见识与众不同,一方面又非常得体。

建兴七年(公元229),赵云病逝。后主刘禅依姜维等人之议,为赵云谥号,经过一番讨论,决定追谥赵云为" 顺平侯"。且因赵云征战一生,未尝败绩,后人遂称云为" 常胜将军" 。

最后,让我们用一首诗来形容这位" 常胜将军"的辉煌一生:"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关键字:

相关链接

http://so.17173.com/jingyan/wen.shtml

游戏截图
用户: 匿名
史上最强的拼音输入法 下载>>>
评论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热点标签:
新闻 标题 栏目 文章 图片 链接
热点标签:
新闻 标题 栏目 文章 图片 链接
被过滤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