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刘备的一生…………
其实刘备也挺苦得,每次要得好处了的时候,都会被曹操分去一碗羹!(很大的
一块): 一、刘备得徐州屁股还没暖席,就让曹操坏了好事。不得以与吕布联合……最后连个屁够都没得到!
二、在荆州刘备更是为曹操做嫁衣,自己在荆州苦心经营了多年,当时的荆州之
士多归备! 而刘备也只是在等一个机会,或者说是在等刘表病重托孤,也可以说是在等刘表病故,而乘荆州无主之时,从中取事……但就当备大事可成时,曹操又杀出来了,轻而易举的窃取了刘备的胜利果实。 钱粮兵马、文武百官、人口户籍、城郭疆土,又都让曹操所得。自己呢~又是一个屁没捞到!(少数逃出跟随备的除外)――当时荆州在刘表的治理之下,国泰民安、钱财富庶、兵精粮足,有十万带甲之兵!而当时曹操算个什么东西,哎!偶只能感慨一句,造化弄人!可再想想刘备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富饶的荆州和十万的大军,不费一兵一卒就轻易地落入了曹操的口袋!我能体会到,刘备当时有多么的无奈、多么的心痛、多么的不甘心!没办法实力决定了一切~~!
三、得荆南时,由于种种原因变成了从东吴借来的!――得荆南也是刘备少有
的:地、人、财兼得的一次! 可荆南确实也没什么财富了,都让刘表收刮在江
陵呢!
四、取西川嘛,乖乖不得了,刘氏两代人积蓄下来的财富都让他牙牙的给霸占
了!看来刘备是吸取了以前的教训了,所以在入蜀后不久,既调诸葛亮一同围堵
刘章,来个瓮中捉鳖。 这次刘备可没在让大鱼跑了~~! 不过也挺悬得,差点
重蹈复撤,让益州变成第二个徐州。 可真的是不明白曹操在没费什么力气就得
到汉中后,为什么不乘胜一举拿下益州! 要知道刘备那时得西川还没多久,换
句话说民心还不是很稳。 可真的想不通,曹操为什么不发兵。
五、占汉中嘛,就是典型的得地不得人了!没办法谁就让人家曹操捷足先登呢,
钱粮什么的也大都没曹操洗劫一空了!
俗语:“说曹操,曹操就到!” 很是能说明这一点!
刘表:有实力,没雄心,典型的老糊涂。(看他晚年的一些做法,实在是糊涂至
极矣。想想要是换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主在那,比如说刘备。我想荆州就应该是另
一番天地了)
刘焉:有实力、有野心,但没那命!
刘章:中国典型的暗弱之主。(白糟蹋了天府之国)
下面是我对曹操在汉中为什么不发兵攻蜀的看法,竟属我个人的观点,请大家看
看合不合理:
我认为,曹操本人作战偏向于稳扎稳打、稳中取胜,只是郭奉孝使其有所改变!
先从联军伐董来看,曹操劝各路诸侯曰:“诸君听吾计,使勃海引河内之众临孟
津,酸枣诸将 守成皋,据敖仓,塞擐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
军军 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 下形
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 望,窃诸君耻
之!”
从曹操建议联盟军的方案,可以看出曹操本人更倾向于稳中取胜!
而曹操发兵讨吕布时,彭城大败吕布,屠杀完彭城之民后,兵至下邳久攻不下,
操就萌生退兵之意,只是在荀玉、郭嘉力柬下,才使操最终拿下徐州。
再从官渡之战来看,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以后。曹操并没有大举反攻袁绍,而是
后来在郭嘉的劝说之下,才亲率大军灭袁。在袁氏兄弟逃往辽东后,曹操本打算
退军还许都,可还是郭嘉的劝说之下,才去斩草除根! 从这可以看出,曹操本
人倾向于 穷寇莫追、欲速不达,而郭嘉更喜欢趁胜追击、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而正因为曹操对郭嘉的言听计从,才使曹操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我们再来看赤壁之战,此时**,但曹操已经继承了奉孝的衣钵。从当阳曹
操率五千轻骑,一日千里的去追刘备。就可以看出曹操身上已经透着一股强烈
的“郭嘉精神”,并把这股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 此时奉孝若在话,定会双手
赞成操的做法~。 因为这一追使刘备失去了夺取江陵的时机,从而使曹操独坐
于荆州。 这时大家大概都认为,曹操已经领悟了“郭嘉精神”的精髓与真谛!
其实不然,这个胜利为曹操的失败埋下了伏笔!――骄兵必败
大概曹操自己都没有想到能这么轻松的就得到荆州,曹操当初的南下计划可能只
是占领荆州而已,或者说消灭刘备集团! 但这突如其来的胜果,使曹操突然有
了强大的水军,这才使操觉得可以一并将东吴给端了。――趁胜追击、谋取更大
的胜果
发动赤壁之战的利弊,什么初降军心、民心不稳,什么水土不服等等等等!我想
曹操那么肤浅的东西不会不明白,不会不了解。可曹操他又为什么不花个一年半
载的时间,去整顿荆州安抚军民,操练好水军后再伐吴呢?! 这大概就是“郭嘉精神”在作祟吧, 现在看来只能说曹操误解了“郭嘉精神”的真谛。 “事后
知”的曹操也明白了这点, 这不曹操失败后就大哭奉孝:“若郭奉孝在,不使孤有此大失矣!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当时曹操身边也不乏谋臣,而曹操为什么有这样的举动呢? 原因很简单啊,奉孝要在的话,就可点拨曹操一二了,便不会使操误解“郭嘉精神”喽,当然也就不会有此一败喽!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曹操有了赤壁兵败的教训, 所以在汉中之时,就采用了和赤壁完全相反的策略。 正因如此曹操才没有趁胜攻蜀。 如果曹操能够把赤壁和汉中前后两次的策略对调一下的话,那么天下应该早就姓曹了~!奉孝在天有灵,也可安息了!
偶只是看了些史书,发觉里面大都记载了郭嘉进柬曹操的片段。所以才联想得到什么“郭嘉精神”、“郭嘉法则”什么的!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曹操和郭奉孝在一起那么多年,曹操难免受到一些郭嘉思想的影响!
小弟只是一时异想天开,随笔胡乱的写写,所以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还请各位大
哥大姐多多指点出来!
一些资料我也懒得帖了,困了~~偶就先去觉觉了~!
备注:
刘备和曹操不同
曹操得能力能注重于实力 所以他敢有冒险精神艺高人胆大
包括在用人方面 他重才 不重得 因为她有把握捏得住你
在用张辽得时候 他就和理得把他和李典乐进分在一起
但是有魄力得人容易大起大落 这从曹操得一生有明确得体现
不过最后 他还是胜利了 里面有很多运气成分
魄力大胆形人物 如果没良好得时运配合 他得结果是很惨得
同样魄力形得庞统 则是典型得没足够之时运于起配合
当然他得能力没曹那么卓越 不过他也是很出众得 虽然又些言过其实 不过能力还是又得
说他之是呈口舌之辩得人 未免太过主观
而刘备得个人能力在各方面没曹那么突出
不过他有他得有特点 那就是做人
所以他得发展是需要一段安稳环境 让他有足够得时间 来稳住有能力得人
比起曹操他得成功将更为缓慢 这也是几乎同事出道, 但是他得成功比操更缓慢得原因之一
所以在起始阶段 没有个安稳得环境给他 他就没法发育